標籤:漢字  古文字  文字學  

中國語言學年鑒2022:古文字學研究綜述


2023年9月1日

随着新材料的陆续公布以及旧材料的不断消化,古文字学研究日新月异,成果层出不穷。体现在学术研究成果上,古文字研究论著数量庞大,研究人数众多,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学术局面。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加以综述。

一、出土文献的著录与整理

新发现始于新材料,材料的整理和公布是古文字学研究得以取得不断进步的首要前提。2021年,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简帛文字等都有一些新的出土文献著录或公布,为古文字学领域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素材。

(一)甲骨文著录与整理

甲骨文是时代最早的古汉字,有关材料的重要性首当其冲。2021年有3项甲骨文著录与整理成果出版:

1. 吴振武等编著《吉林大学藏甲骨集》(全二册)于2021年11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吉林大学所收藏的全部甲骨(包括伪刻和无字甲骨),共496版,分图版、释文、附录等部分。图版包括彩照、拓片、摹本三种,其中彩照不仅有甲骨的正反面,还有侧面和钻凿面,可为读者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释文部分除尽量准确的释文外,还有对部分卜辞内容的进一步阐释,可加深读者对卜辞的理解。此外还附有每片甲骨的尺寸及重量数据。注明甲骨的重量,为该书首创。附录部分包括多种表格,读者可便利地检索有关这批甲骨的著录、缀合、钻凿形态等多种信息。

2. 李运富总主编、曾广庆本卷主编、张新俊本卷编辑《河南藏甲骨集成·开封博物馆卷》于2021年12月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收录了开封博物馆所藏甲骨69版,其中有字甲骨64版,无字甲骨5版。

3. 刘钊主编、陈剑副主编《传承中华基因——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年来甲骨学论文精选及提要》由商务印书馆于2021年12月出版,该书录排整理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年来的甲骨学论文120篇,并撰写提要。论文主要从已发表的单篇论文中精选,少数为学者论著的节选。各篇依发表年份编号、排序。

(二)金文著录与整理

金文是最早识读的古文字,研究历史悠久,近年也不断有新的发现。2021年,无论是金文学史还是新出土器物,都有最新的整理成果出版。

1. (宋)薛尚功著,李宗焜纂辑之《宋刻宋拓〈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辑存》于2021年9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将存世散存在“中研院”史语所、上海图书馆、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等三个学术单位及私人收藏的宋刻、宋拓《款识》,全部汇为一编,并收录前辈学者重要相关论文。

2.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编《倗金集萃: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出土青铜器》《霸金集萃: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出土青铜器》于2021年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著录了110余件、60余件铸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别归属于不见于传世文献的两个西周封国:倗国和霸国。

3. 狄跟飞、王进、王晓毅主编《山右吉金——隰县瓦窑坡东周墓地出土青铜器精粹》于2021年9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精选了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出土的一批春秋中期高等级墓葬中的青铜器,进行了图文并茂的介绍和研究。

4. 上海博物馆编《汉淮传奇——噩国青铜器精粹》于2021年10月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首次聚集从西周早期至春秋早期的60件噩国青铜器,并以器物为载体,铭文内容作经纬,完整呈现了噩国青铜器的发展脉络。

5. 朱凤瀚、苏强主编《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青铜器卷(商)》于2020年1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收录馆藏商代青铜器精品159组(165件),这些器物按时代分期先后依类别编排,每一种青铜器都配有整体高清大图,及必要的铭文照片和拓片、细部放大图等,并用文字介绍器名、时代、流传等基本情况,描述和说明其形制特征以及研究现状等。

6.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编《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文物精粹·铜器卷》于2021年12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收录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铜器,按时代可分商代、西周、春秋、战国、汉代五部分。书中公布了大量精美的文物摄影照片、铭文拓片,并介绍了每件器物的出土地点、年代、形制特征等信息,力求真实地展现铜器之美。

(三)战国秦汉简帛等著录与整理

战国文字和简帛学研究是近些年进展最快的两个古文字学分支,二者材料时有交叉,对于学科之间的互动和融合起到了促进作用。2021年出版的重要简帛材料如下。

1. 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编《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第壹、肆卷于2021年2月、3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修订重印出版,此次再印,仅修订了部分字释与相关注释,兼及个别简的缀连。

2. 甘肃简牍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等单位主编的《悬泉汉简(贰)》于2021年11月由中西书局出版。《悬泉汉简》共8辑,每辑收录简牍约2300枚。

3.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壹)》于2021年11月由中西书局出版,收录长篇战国竹书《五纪》。该篇凡130简,全篇内容基本完整,总字数近4500字。《五纪》借托后帝之口,以五纪(日、月、星、辰、岁)、五算为中心,确立了天地万物的常规、法度,对于古代天文历数、国家治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4. 张再兴主编《秦汉简帛文献断代用字谱》于2021年12月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在秦汉简帛语料库的基础上,穷尽性地汇集秦汉简帛文献用字资料的新型工具书。全书收录秦汉简帛文献近60种,提供文献用字的完备数据。主要包括:字的多种记词形式、词的多种用字形式、用字的不同文献分布、用字的断代变化、词形用字的出现频率、各种用字形式的本用频率及出处等。

(四)玺印、陶文等金石文字著录与整理

玺印、陶文等金石文字材料分散,搜集不易,为方便学界使用,一些学者急学界之所急,想学界之所想,及时汇总和整理了相关材料出版。

1. 焦新帅编《乾堂藏古玺印封泥辑存》于2021年2月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古玺印卷收录了官印、战国私印、秦私印、汉私印、隋唐私印、宋私印、元私印等共205件,以秦汉印为主;古封泥卷收录了战国封泥、西汉封泥102件;另刊载了乾堂所藏的223方战国到东汉时期封泥拓本。

2. 唐淼主编、李春桃副主编《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藏文物丛书 · 玺印卷》于2021年11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内所藏战国古玺218方,每印下附录全印实物照片(拍摄时玺印均为入藏时原貌),同时收入印文钤本、高清印面、封泥等多种不同形式的照片,并公布玺印的尺寸、重量等信息,全面展现每方古玺的客观面貌。

3. 徐在国编著《新出古陶文文字編》于2021年7月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新出的古陶文,力求完整地反映新出古陶文的全貌。全书由凡例、正编、合文、附录、音序检字表、笔画检字表等组成。正编部分共分为14卷,字头排列大致按照许慎《说文解字》一书顺序。为避免字形失真,该书收录的字形,尽量采用原拓扫描录入。字迹不清晰的一般不收,但字形特别重要的则同时附摹本收录。原拓与摹本同时出现时,仅出原拓出处。每一字头下所收字形为具有文字学意义之典型字形,各类异形异构字尽量全数收录。每字下大多标明出处、辞例,以便查核。与以往的相关陶文字编比较,《新出古陶文文字编》有不少新字形,不少字的释读是作者的最新观点。

4. 白于蓝主编,段凯、马继编纂《先秦玺印陶文货币石玉文字汇纂》于2021年12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对先秦时代的玺印、陶文、货币和石玉这四种古文字材料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全方位整理,按照《说文》体例,进行文字编编撰,将古文字字形汇集于相应字头之下,标明每一字形的具体出处、所在辞例、时代以及国别,汇集了原始材料及研究成果并与古文字字形及其释文关联,是一部依据古文字资料的内在规律编纂的大型古文字工具书。

二、古文字学专著与论文集的新收获

(一)个人专著的新贡献

2021年,古文字学人都纷纷拿出看家本领,陆续出版了不少新作。学者无论老中青,或者老当益壮,或者青出于蓝,都积极奉献出自己的学术结晶。

1. 老一辈学者的学术贡献如:

(1)裘锡圭著《老子今研》于2021年3月由中西书局出版,辑录他近年来结合出土的《老子》简帛本研究今本《老子》的主要成果,共收录相关论文8篇,主要利用马王堆帛书、郭店楚简、北大简等出土的《老子》文本,对传世与出土各本《老子》展开了多角度的研究与考证。

(2)蔡哲茂著《蔡哲茂学术文集》于2021年9月由花木兰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全书共十册,分为甲骨文卷、殷商史卷、金文卷、简帛与文献卷、书评、序文与杂著卷。

2. 青年一辈学者的学术贡献如:

(1)方稚松著《殷墟甲骨文五种外记事刻辞研究》于2021年4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为《殷墟甲骨文五种记事刻辞研究》的续篇,该书是作者对甲骨文五种记事刻辞外的祭祀类、铭功旌纪类记事刻辞及干支表刻辞等相关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

(2)李春桃著《传抄古文综合研究》于2021年5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对传抄古文的价值、版本、时代、国别、形体特点、考释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性讨论,以期建立一套古文研究的理论体系。

(3)王进锋著《为山覆篑——古文字、古文献与先秦史论集》于2021年7月由巴蜀书社出版,汇集了他研究甲骨、金文和简帛资料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的多篇论文。

(4)何有祖著《新出秦汉简帛丛考》于2021年9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收集了作者十多年来在秦汉简帛文本解读方面的多篇文章,以文字考释、简牍缀合为主。

(5)石继承著《汉印文字研究》于2021年10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在全面搜集并科学整理秦汉印章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简牍、帛书、铜器、石刻等篆隶文字数据,对汉印文字中的讹变、混同等变化现象作系统深入研究,为释读秦汉文字中的疑难字总结了字形变化的成例。

(6)张富海著《古文字与上古音论稿》于2021年11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收录作者古文字与上古音研究方面的论文共计40篇,包含释读战国竹简、马王堆帛书《周易》、西周金文等古文字;探讨古文字释读中的语音问题;利用古文字材料研究上古音等等。

(二)专题论文集的新进展

相比之下,2021年出版的一些集体论文集对于相关古文字专题的讨论则显得主题集中,百家争鸣。其中有讨论字词关系的如下。

(1)李运富、汪维辉主编《汉语字词关系研究(一)》于2021年10月由中西书局出版,收录“首届汉语字词关系学术研讨会”会议文章及同主题的文章共23篇,为系列集刊首辑。论集从异文、用字习惯、用字类聚、文字职能、讹混、同形字、俗字等多个方面对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中的字词关系进行讨论。

(2)陈斯鹏主编《汉语字词关系研究(二)》于2021年10月由中西书局出版,为《汉语字词关系研究》系列集刊第二辑,收录第二届汉语字词关系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40篇。论集围绕出土文献及传世典籍中的字词关系及相关语言文字等问题,或作个案研究,或作宏观考察,或对相关资料加以系统梳理及考证。

此外,集中讨论李学勤先生学术成就与学术思想的如下。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半部学术史,一位李先生:李学勤先生学术成就与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于2021年4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2019年12月7—8日召开的“李学勤先生学术成就与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的会议论文集,收入了100多篇会议论文。这些文章从多角度总结了李学勤先生的生平事迹、学术贡献和学术思想,并对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有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三、古文字学论文选题多样,内容丰富,见解新颖

四、古文字学学术信息丰富,学术交流频繁

2021年度,由于受到疫情影响,不少古文字学会议延期或者停办,即使按时举办者,也多采用线上交流方式,云会议、云论坛成为年度特色。即便如此,2021年也成功举办了众多古文字学会议,会议信息丰富,学者之间交流频繁,为古文字学的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兹择要介绍如下。

1. 2021年3月20-21日,“第九届出土文献青年学者国际论坛暨先秦秦汉荆楚地区的空间整合学术工作坊”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与工作坊由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简帛研究中心、历史地理研究所以及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导组建的“新资料与先秦秦汉荆楚地区的空间整合”青年学者学术团队联合主办,来自海内外二十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三十余位青年学者参与了主持、发表和讨论。研讨会共设置六场报告和一场工作坊,与会青年学者们以发表和讨论的形式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文字的释读是利用出土文献的基础与关键,论坛中有不少关注古文字的文章发表,或考释出土文献中的诸多疑难字词,或在此基础上对相关问题作进一步阐发,新见迭出。

2. 2021年3月27日,由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主办的“出土‘书’类文献研究高端学术论坛”正式召开。本次会议共邀请了11位出土文献及相关领域的优秀学者,报告涉及出土“书”类文献的语言文字考释、文献学、历史学研究等方面。部分论文后来收入《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第13辑中,其中古文字学的部分上文已有体现。

3. 2021年4月23-25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的“新出文献与中国早期文明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曲阜举行。来自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新出甲骨、金文、简帛文献与中国早期文明研究的若干前沿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4. 2021年5月29-30日,“古文字与出土文献青年学者西湖论坛”在中国美术学院举行。论坛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汉字文化研究所承办。论坛邀请了来自国内十余所高校近三十位青年学者参会。论坛围绕“金文、玺印文字的考释”“新出楚简的释读与研究”“出土文献与古典语文学的新探索”三个主题展开。现场报告的二十余篇论文,既有对未刊材料的介绍与研究,亦有对学界悬而未决之疑难问题的再考与新证,囊括了古文字考证与出土文献释读、竹书成书问题探究、历史人物年代考据、传世文献故训探析以及隶变、草化现象等内容,从古文字学、历史学、艺术学、文献学、训诂学等多学科、多角度充分发掘了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的重要价值。

5. 2021年7月23-25日,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第四届古文字与出土文献语言研究学术研讨会暨出土文献语言文字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在吉林长春召开。会议采取线下和线上相结合,以线下研讨为主的方式举行。来自全国3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80余名从事古文字和古汉语研究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围绕“甲骨文与语言研究”“金文与语言研究”“战国文字与语言研究”和“秦汉简牍文字与语言研究”四个板块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研讨,全景展示了近年来古文字研究与出土文献语言研究在理论、方法、技术与实践等方面所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和成功案例。其中13位专家学者,分别围绕旧材料的缀合复原问题、古文字考释实例及方法、唐兰先生在相关问题研究上的贡献、出土文献词汇研究、古文字资料与上古音研究问题、如何利用出土文献考辨旧有文献含义问题、孔壁古文《尚书》的文本性质等问题作了主题发言。

6. 2021年8月7-8日,“首届简牍学与出土文献语言文字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历史语言学研究一室、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中国语言文字研究所、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编辑部、甘肃简牍博物馆和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来自高校及科研机构的47 位学者做了学术报告,与会学者围绕“简牍语言文字研究”“甲骨文、金文语言文字研究”“敦煌文书语言文字研究”等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7. 2021年10月23-24日,“第二届汉语字词关系学术研讨会”在线上召开。会议由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古文字研究所、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举办。部分参会论文收入《汉语字词关系研究(二)》,于会前由中西书局出版。会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的40多位学者围绕“汉语字词关系研究”分8组宣读论文并开展讨论,多数都是关于古文字学的研究成果。

8. 2021年11月19-20日,由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办的“清华战国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来自不同国家、地区20余家单位的学者与中心师生共50余人参加会议。学者围绕据摹本复原楚简文字、训诂学方法、人工智能技术在古文字学上的应用、清华简疑难字词等主题开展研讨。

9. 2021年12月5日,由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研究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办,河南大学甲骨学与汉字文明传承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一届河南大学“甲骨文与古代文明青年学者论坛”在线上举行。来自国内高校及研究机构的14位青年学者做了学术报告,与会学者围绕甲骨文的文字考释、缀合、词义训释、商代历史及地理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五、小结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从“古文字学”被确立为冷门绝学以来,国家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有关古文字学的专业刊物近些年来日益丰富,很多学术研究机构都创办了自己的专业期刊、集刊,定期出版发行,为古文字学提供了便利的学术交流阵地,“冷门”不冷,“绝学”不绝。同时,针对日益丰富的大宗出土文献,有关古文字学网站和微刊也为古文字学人提供了更为新鲜的学术信息和更加活跃的交流平台,例如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办的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办的简帛网等,以及最近几年异军突起的微信公众号古文字微刊、汉字学微刊等微刊,利用现代网络科技,及时刊登有关学术文章,积极维护网络论坛,为相关讨论和深入研究,提供了公开透明的学术平台。有关研究成果得以在网站上迅速呈现,这些举措都极大地促进了古文字学的百家争鸣和学术繁荣。其中2021年在网络和微刊上发表的古文字学论文汗牛充栋,相关跟帖更是不计其数,难以一一列举,考虑到这些网文并不算正式出版,此处统计就暂付阙如了。

综上所述,2021年度的古文字学研究,无论是在出土文献著录与整理,还是在具体文字考释和研究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古文字学平台建设日渐成熟,信息交流更加频繁,学术研究得以继续稳步推进。

參考資料

中国语言学年鉴2022:古文字学研究综述(一)

中国语言学年鉴2022:古文字学研究综述(二)

中国语言学年鉴2022:古文字学研究综述(三)